返回 菜单

美国波士顿 NORTON 项目设计有感

来源: 云南建筑2016年第4期 点击: 4765 2017-09-22 11:10

摘要一个云南建筑设计师在波士顿开展项目设计的特殊经历和过程的故事。当笔者面对于来自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撞和思维冲击,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通过对当地文化的逐步深入了解,在理想与现实的交流碰撞中,产生了许多思想火花,从中找到了如何将中国设计理念与西方文化有机结合的宝贵经历,其中设计师引入在云南本土地域建筑设计多年的工作经验,并逐步吸收融合出适应当地的新模式,谱写出一段云南设计师与波士顿的协奏曲。  

关键词:  规划要求  环境保护  零能源  集成建造  生活方式   体验植入  



美国波士顿 NORTON 项目设计有感
七彩云南波士顿协奏
Design of NORTON Project in Boston of USA - a Concerto of Yunnan and Boston

沈剑梅:云南中建人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执行总建筑师


2015425日当我第一次踏上波士顿这片土地,就像一个初来乍到的游客一样觉得城市干净、空气好、大学学区较多以外与其它我到过的很多国家发达城市比较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但接下来的几天通过参观哈佛(图1/2)、MIT(图3)、博物馆(图4)、图书馆、汉考克大厦(贝律铭设计,全世界第一个玻璃幕墙大厦,史建于1976)(图5)、城市街道(图6/7)、海边小镇(图89)等地,逐步进行了深度走访,让我对这个城市的历史、人文、教育、科技、医疗、金融等领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之后被这座城市所具有的文化魅力和人文底蕴所深深吸引!尽管充满期待但却未曾想到作为一名设计师的我会在设计领域与这个城市有所交集;但缘分的安排总是那么有意思,没想到到10月份的时候,有机会接触到波士顿的地产设计项目,让我们有了能在波士顿展开项目设计工作的机缘,这样我便能更进一步走入到这个城市当中,更加全面的接触和深入了解这个城市,让云南设计师迈向国际。对于本土设计的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一、项目用地情况及设计挑战

接到设计任务后我们便前往波士顿进行了现场踏勘,项目用地位于波士顿城市以南,在波士顿与纽约之间,距波士顿主城中心40分钟的行车距离(图10),用地约130亩,毗邻诺顿自然水保护区,用地西侧是临水保护区展开的长长岸线,视野开阔,湖面平静而优美,时不时有颜色鲜艳的小划艇游弋于水面上,优雅的野生水鸟从湖面低空掠过,在清澈湖水中摇曳着的是绿绿的水草,伴随着岸边丛生的睡莲,形成了从岸边到场地内的湿地(图11/12/13)。

面对这样优美仿佛在童年记忆中才能找到的环境,项目团队一致达成的意见是要尽量的保留这些原生的岸线、湿地和环境。但从设计一开始入手,就有很多问题不断的挑战着我们,因为这对我个人与公司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验,一个中国设计师如何设计一个令美国人满意、美国市场认同的项目?在完全不同的地域,完全不同的文化,身处不同的语境下需要面对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我们如何切入到项目中,为项目带来真正有意义的价值,而我们所谓的价值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否还具有同样的价值含义?在国内所接受的建筑教育和多年培养的职业习惯是否在这个环境下还适用?我们将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会有哪些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有些甚至在项目开始之初无从判断?带着种种疑惑与不安的心情我们开始深入踏勘现场,对项目用地价值的深入挖掘,搜集资料,与甲方进行多轮的沟通交流,对当地市场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一个多月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按自己的理解完成了第一轮策划定位报告与概念规划方案(图14),设计思路得到甲方认同,随即开始预约对规划等政府部门的汇报沟通时间。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设计之初的困惑与担忧慢慢地得到一定程度的疏解。但这样的设计美国政府能批准吗?怀揣着忐忑的心情我们等待到了向美国市政府汇报规划的日子。

 

二、规划要求---完全符合市场的行政行为

汇报时间定在127号,我们再次踏上了去波士顿的行程,会议安排在下午2点,当进入政府办公楼时看到一栋朴实而简洁的建筑几乎与普通民居无异。会议准时开始,一开场相关负责人就跟我们介绍今天参会的各部门,按正常情况一般方案沟通只需要先与规划部门对接,但考虑到我们是国外的设计单位,为了给我们更方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更全面的信息,政府安排把规划、园林环保、市政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全部召集起来一起听我们的汇报,这在当地是很罕见的。经过几个小时的汇报、提问与讨论。方案设计理念及规划布局最终得到各部门的高度认同,整个过程轻松、愉快而高效,他们还站在城市、开发商、市场的角度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协助和宝贵意见。会议结束后市政府领导就送给了我们一份设计规范指导手册——Norton 区划法(一本1896年就已经编制执行,之后逐年完善的法案),帮助我们如何有效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尽快融入到这个城市中,设计出满足当地需求及生活方式的好作品。清晰明了的游戏规则,让第一次在异国做项目的设计师一目了然,少走弯路;高效的沟通汇报方式,服务社区的态度,让我们不用浪费太多精力,有足够的时间认真的投入设计本身;这让我既意外又感动(图15/16/17/18)。


三、项目所在地对环保和生态的严格要求

针对我们项目用地紧临水保护区及季节性湿地的特点,政府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环境保护要求,对于项目开发有着更加严格的法律保护,区划法上明确自然岸线的保留是属于必须遵守的联邦法令与地区法律要求,在规定保留湖岸原始地貌的前提下,要求不同的建筑性质需要不同的退让距离,而我们的规划设计就是结合退湖岸的距离,形成原始岸线保留的可休憩和停留的滨水空间,亲近自然,这点是他们比较认同的。让我感触至深的是政府提出:“场地内的原始树种需要分类加以可能的保护和保留,最为严格的是,一旦树上有鹰巢(在美国北部和新英格兰地区白头鹰的筑巢),则这颗树必须加以保护和保留,建筑必须避让,因为在建设人们自己的家园时,不能让动物失去家园”。而动物也往往是美国土地开发的钉子户美国的这一规则,让项目设计团队比较惊奇,已远远超出了当时预设的条件,可见当地对环境的保护和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干预方面不仅仅是从意识层面上有极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进入到法律层面上,真正做到对大自然的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由此我们不但走访了波士顿其他几十个临水项目,还针对环保,自然与人的关系从新修改了项目。在沿着从波士顿新老城区之间穿越的查尔斯河边走时,两岸都是保留着自然堤岸的形态,树灌相间,青青绿草地一直延续到水边,在湖里游的野鸭和野天鹅可以很方便的从河边走上岸来,这样生态岸堤的处理和保留,不仅为人们的使用带来了自然的感觉,也为小动物的使用提供了自然的方便,人与自然的相处,在这个地方得到了实现。看来,回到现场,永远会是建筑师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之一。保护有时也比创新重要,能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的设计就是最和谐,最舒适的。

在云南,当我们回到乡野故里之地,见到、摸到、嗅到那些土生土长,合着泥土芬芳的乡土民居,在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处,在保留和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方面,与现代波士顿对环境的保护和对法律的遵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自然。一个来自于乡土的自发,一个来自于现代的自律,却在对于自然的尊重方面采用了共同的规律和近乎一致的方式。元阳的哈尼蘑菇房、傣族的竹屋、藏族的闪片房还有彝族的土掌房、丽江宝山的石头屋等,民居那质朴、原始的材料焕发着朴素的色彩,民居的建造简单却满含着智慧的技巧,在贫瘠而艰苦的环境下以平易、亲切的姿态却焕发着勃勃的生命气息。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们在滇西、滇南、滇东、滇北乡间行走时,在精疲力竭感到快支撑不住时,这些传统的民居民宅常常会出现在你的面前,给你一个额外的惊喜,让你增添无穷的动力。对环境保护法规的理解,和建筑在与自然相和谐的处理,是云南乡土民居所传承下来的智慧,给予了我们在波士顿设计和规划项目时充分的支持和信心。

 

四、对能源利用的节约和技术的保障  

波士顿位于美国麻萨诸塞州,是一个海港城市,四季分明,每一个季节都有它对应的景色和不一样的色彩,波士顿冬季较为寒冷,冬季时间长。所以在建筑方面对于能源的需求较高、限制也较为严格。相反,昆明是一个高原城市,有高原湖泊为伴,在温润的气候呵护下四季如春,季节性不太分明,对节能和能源消耗方面不是太敏感。因此在云南对能源设计接触得并不太多,而实际的情况是,波士顿的住宅往往采用了户内的集中空调系统,在温度变化的时候自动调节以保证室内较好的舒适性,传统波士顿住宅在能耗方面是在逐年的增加,对于单家庭的独立住宅而言,每个冬天的采供暖费用会达到上千美金一个月,这对于一般收入家庭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针对家庭能源需求方式,取暖和空调占到家庭能源系统开支的63%,因此能源节能的挑战在未来会有很大竞争优势,如何打造未来在美国也颇具优势的绿色能源建筑,这对我们的设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降低能耗,减少冬季和夏季的能耗支出这也是我们项目设计的重难点,而在这一点上波士顿当地的建筑师和建筑公司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技术措施及办法来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因此我们的项目设计有必要寻找当地一些专业的专项设计公司进行合作,充分了解他们是如何做的?通过甲方多家公司的筛选他们也在当地找了一家绿色能源公司“ZED”与我们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并实地参观学习了他们设计完成正在施工过程中的项目,通过多轮交流也初步了解我们的项目实现节能的方式方法、空间结构,节能隔断,立体通风设计,成本预算、技术措施、能源损耗分配等注意事项及具体操作问题,如按技术要求实施的该项目,能源损耗能降低70~93%!真正实现绿色节能建筑。这是现代技术与科技的巨大进步(图19/20/21/22)。

 

 

五、高度集成的建造体系

波士顿冬季气温低,项目施工外部作业会受到极大影响,为了有效的节约时间、高效施工,甲方在一开始就考虑过是否需要采用在美国已经比较成熟的集成建造体系“Modular House”,也邀请我们去波士顿参观了工厂及具体项目的施工现场,这对我们也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以前对预制建筑不太了解,总会与廉价、不牢固等联系起来,这次去参观学习完才发现目前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完善了,结合我们的项目情况这种建造体系有很多有利点及可取之处:1节约时间,建造时间可控:做地基基础的时候,就可以同时在工厂建造每个房间模块,工厂里建房,不受外界和天气的影响,大大节省了时间,据了解可以减少50%~60%的建造时间;2、节约成本:波士顿是一个人工成本比较高的城市,麻州建筑工人时薪是$75美元一个小时,费城则是$15美元一个小时,工厂大量建设在费城制造,在工厂里大规模生产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及现场管理成本,据了解可以减少20%~30%的建造成本,而且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不同的组装,也有一定灵活性;3、节约材料,减少建筑垃圾:在工厂建造房屋模块,可以有效地利用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同时也就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损害,而且在美国处理建筑材料垃圾是需要向垃圾场交比较高的处理费用;4有益健康:在美国有一套很严格的检测体系,在工厂里生产可以控制生产过程的环境,材料的污染,不但有益于建筑工人,还有益于未来住户;5更加坚固:预制住宅属于模块式结构,在美国常用于灾后重建的主要建设方式,特点就是经济,省时,牢固,这样的产品设计为建造一个绿色、节能、高效的活力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打造波士顿七彩云南之乡这一美好生活方式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多次往返,通过我们对波士顿当地生活方式、环保节能、市场需求、建造方式、居住习惯、商业习惯的学习和了解,方案进行了多轮的修改完善,最终基本确定了规划布局(26/27/28 滨水商业的引入,面对自然水岸形成室外、半室外的休闲空间,高低错落、层次丰富;湿地景观及公共配套服务对公寓的支撑;为住户及老人提供尽可能的交流、娱乐、健身、对话空间,让社区充满活力;小区内随处可见供人休息的座椅,并在座椅旁设置有遮雨措施的小书架供人使用;水岸边设置安全的供儿童使用的娱乐设施及举行活动的室外小剧场等等很多小细节的考虑,为营造一种充满活力的美好多元化生活方式而努力。

项目开始规划之初,项目设计团队在和业主充分沟通后,着重考虑的是依据当地人的生活场景来展开规划,吸纳七彩云南中一些具有美好意味的要素融入到这个项目中来,充分考虑来自波士顿不同地区的客户人群在此可能获得的独特体验。以体验为基础,回归“以人为本,成为美好生活的创作者”这一设计策略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设计的过程。经验证,这在波士顿地区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我们吸取来自古老东方的生活智慧,植入到遥远的现代西方地区,使它拥有生存和延续的基础,只是这一智慧的运用随着两种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它所具有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也变得更加开放。

  

七、全新体验的创造和植入

波士顿拥有世界闻名的顶尖学府,查尔斯河从波士顿的新老城区之间静静流淌,波士顿的自由之路述说着美国人民走向自由民主的历史合艰辛,美国最大的城市公共图书馆与众多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坐落地于此,在波士顿的项目设计更多的是一次体验之旅(图29/30/31/32/33)。  

生活中对每一个体而言最重要的,也最不能替代的,也许就是体验了,唯有一个人亲身的体验,是无论怎样也不可能从别处获得,无论怎样也不可能复制或替代。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学的知识不同,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不同......即使是对同一个事物的体验也会是不同的。

作为云南企业往外走,对设计企业而言是尤其困难的一件事情,对国外规则的不了解和重新的学习,犹如穿越一片未知的海域,我们的专业犹如这一艘小小的船,它搭载着我们向理想之地驶去。彼岸总在视平线以下,我们的船有时候会越走越茫然,因为总也看不到陆地。但我们却有出海的勇气,有了这个勇气,才会发现天地之广阔。虽然有狂风、巨浪,会左右我们的航行,但我们的技术也会在磨练中越来越精湛。用专业的敏锐,包容的胸襟,去体验建筑,去体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激情工作,乐享生活”,使我们的阅历不断丰富,经验不断增长,最后使追求美好建筑和美好生活方式的精神成为我们生命中的素养。

项目工作此时还在进行中,对项目所处的环境和语境虽然有了深入的了解,但来自两种文化的猛烈冲击仍然时时在发生,促使我们不断的检视工作的方法和成效。很幸运有机会能在波士顿开展这个项目设计,它让我有机会打开视野,从世界坐标系中寻找自身新的定位,并借助这一项目重新整理已经日趋贫乏的思维,使记忆深处的影像和现实重叠变得清晰而多彩,并拥有了更多令人难忘的体验和感受,希望我们这个项目是努力建造一个温暖的家而非只是冰冷的建筑。


下一篇: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