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中建人文大师讲堂|时代建筑师赵扬畅谈近期工作及工作方法

来源: 云南中建人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点击: 4990 2018-06-11 09:52

       对建筑师而言,模型自古就是设计中最常用到的工具之一,或许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设计工具。一个三维的物理模型能让人直观感知到建筑空间构想的方方面面,即使在数字化工具大行其道的今天,物理模型仍旧在建筑师众多设计工具中占据重要位置——因为时至今日,模型对空间比例尺度的直观呈现、其生动的即物感以及其对光线与氛围的刻画仍旧难以被数字技术替代。

       2018年6月8日的傍晚,大雨滂沱,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楼200报告厅却坐无虚席,来自昆明理工大的师生与云南中建人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建筑设计师们一同出席了“中建人文大师讲堂”,聆听时代建筑师赵扬先生畅谈。 





         赵扬老师分别通过其工作室经典项目案例“点苍山居”,"大理道禾实验学校“以及”满江艺术馆“,向到场的嘉宾阐述了模型与建筑中空间场地的相互性,赵扬说道: “从很多方面来说,建筑模型都是稀奇的东西。在一方面,模型是建筑表现的重要方式:它们所表现的建筑也许已经建成,但大多数时候,建造模型是对尚未实现的设计的一种假设。另一方面,模型本身即是微型结构,其工艺的精细程度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它们可以同时作为‘杰作’被欣赏,也能够承载更大的愿景。”


       最后的提问交流环节,对于昆明理工大学同学们提出的就“如何协调模型工作方法与人在建筑中的实际体验”疑问,赵扬老师回答道:”其实模型也分有很多个层次,就像画草图或者画建筑表现的时候,有的建筑师可能觉得要把材料或者材料本身的颜色都画出来,有的设计师则反之。模型的多层次维度,使得设计里留有想象的余地和抽象性,它是一种身体性的介入,有时候它不仅是一个对固定结果的预想,而是操作过程中一些你没法预料到的启发。”

 

        赵扬,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优秀毕业生。2010年获WA中国建筑奖。2012年,获选“劳力士艺术导师计划”,在普利茨克奖得主、日本著名建筑师妹岛和氏的指导下,完成日本气仙沼市“共有之家”建筑项目。同年,赵扬建筑工作室迁往云南大理,致力于探索建筑实践在转型期的中国乡村和城镇的崭新可能性;并在云南和江南地区的一系列项目中探寻中国建筑学的人文自然传统。